中国历史
史前时期与古代中国
早期人类
元谋人(约170万年前)、蓝田人(约160万年前)、北京人(约70-20万年前)等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能够直立行走,制作使用工具,学会使用火并保存火种,过群体生活。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因暴政而速亡。汉朝建立后,经历了"文景之治"和汉武帝时期的强盛,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东汉时期,科技文化成就显著,如蔡伦改进造纸术、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等。
隋唐时期(581年-907年)
隋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隋炀帝时期修建大运河,连接南北水系。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唐朝文化艺术发达,尤其是唐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高峰,涌现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
宋元时期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科技文化非常发达,宋词成为主要文学形式。科技成就有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在航海中应用和火药的广泛运用等。元朝统治者是少数民族蒙古人,元曲成为主要文学形式,关汉卿的《窦娥冤》是著名的悲剧作品。
明清时期
明朝朱元璋建立,加强了君主专制。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明朝科技文化成就丰富,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清朝进一步强化了君主专制,雍正设立军机处。清朝后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近代中国的变革与挑战
洋务运动(1860-1895年)
以奕䜣、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出"自强"、"求富"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兴办新式学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虽然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但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戊戌变法(1898年)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在光绪帝支持下进行政治改革,被称为"百日维新"。变法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方面的改革,但最终因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而失败。尽管如此,戊戌变法仍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对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辛亥革命(1911年)
由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2月12日,清帝退位,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五四运动(1919年)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其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运动前期斗争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后期转移到上海,主力是工人阶级。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伟大建党精神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抗日战争(1931-1945年)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八年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国民党在枣宜会战中张自忠将军牺牲,全社会各界积极支援抗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新中国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抗美援朝(1950-1953年)
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最终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涌现出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这场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
1953-1956年,中国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1956年底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改革开放(1978年至今)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此后,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逐步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香港、澳门回归后,中央政府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方面,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22年,中共二十大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
世界历史
古代文明与早期近代社会
古希腊罗马文明
古希腊罗马文明在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希腊神话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荷马史诗》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文献。建筑艺术方面有雅典帕特农神庙、罗马大竞技场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你自己",亚里士多德创立了逻辑学等新学科。
文艺复兴(14-17世纪)
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代表人物有但丁(《神曲》)、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
新航路开辟
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人开辟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1498年,达·伽马抵达印度;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推动了资本原始积累,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资本主义发展与工业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
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并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独立宣言》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1787年制定的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法国大革命(1789-1795年)
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标志法国大革命开始。1789年8月,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1792年,法国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其实质是一场生产方式的变革,即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主要成就有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改进蒸汽机、斯蒂芬森设计蒸汽机车等,并最终确立了现代工厂制度。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电力成为新的能源,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等,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也是重要成就,奥托制造出煤气内燃机,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两次世界大战与冷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战争结束。这场战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并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在列宁领导下,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罗斯福新政(1933年起)
1933年3月,为应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主要内容包括整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赈"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这是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最终以法西斯国家的失败而告终。
冷战与两极格局(1945-1991年)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对峙。1949年,北约组织成立;1955年,华约组织成立,两极格局形成。冷战期间,美苏在军事、经济、科技、外交等领域展开激烈竞争,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
欧洲联合
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六国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这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关税水平普遍降低,贸易壁垒进一步减少,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它与联合国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经济全球化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主要表现为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明显。
世界多极化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信息时代与全球挑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与此同时,环境恶化、人口过快增长等全球性问题日益凸显,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中国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